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15638928010

    手机: 15638928010

    电话: 0371—61312101

    邮箱: lion@gdliontech.com

    地址: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1号总部企业基地77幢

政策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服务 > 政策新闻

襄阳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8    浏览量:

襄阳十四五 (1).png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17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襄阳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挑战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优化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第二节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第三节  优化消防救援队伍体系

 

第四节  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提升消防科技支撑能力

 

第六节  优化消防安全宣教体系

 

第七节  构建消防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第四章  重点项目

 

第一节  重大火灾风险防治工程

 

第二节  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节  消防站建设优化工程

 

第四节  消防水源设施建设工程

 

第五节  消防车辆装备优化升级工程

 

第六节  消防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第七节  调度指挥体系与“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第八节  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  加强规划衔接

 

第三节  加大建设投入

 

第四节  加强评估考核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和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家、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全市消防救援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各社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全市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在2次代表省政府参加国务院组织的省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中均获评“优秀”等次。

 

1.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十三五”时期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亡人及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亿元GDP火灾损失率均低于省控目标值。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指标同比“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了18.6%、30.4%、81.5%、-42.9%,社会层面火灾形势平稳向好。

 

表1-1  “十三五”期间全市火灾基本情况

 

 

 

2.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及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消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平台作用,推动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职责,推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成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大、中、小三级消防安全管理网格1.6万个,督促指导社会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制度,消防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3.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全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紧盯易燃易爆企业、养老机构、仓储物流、商场市场、“十小场所”、沿街商铺、高层建筑、文博单位等重点领域,推行“八必查”工作法、打造生命通道“四员共治”新模式、建立“七项机制”、固化每周三“零点”夜查等工作措施,先后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奋战六十天保平安促发展”、夏季火灾防控“百日大会战”、冬春火灾防控、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集中排查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整治消防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累计排查123877家(次)单位,发现火灾隐患270272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79594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00066处,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

 

4.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共完成1个地级市、6个县(市、区)、42个建制镇(乡)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在高新区、枣阳市、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新建和迁建投用7个普通消防救援站,在樊城区、襄城区、襄州区新建投用7个小型消防站;新建市政消火栓1820具,维修更换699具;新增24台消防车、65台不同类型的消防机器人、重型水罐车、32米智能云梯消防车、正负压排烟消防车等,消防装备的配置得到进一步加强。

 

5.消防综合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累计新建立专职消防队伍101支(政府专职队伍76支、企业专职队伍25支)、在社区和重点单位建设微型消防站2891个,并全部纳入119调度体系。探索建立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建筑、道路交通事故、水域救援、山岳事故、高速公路隧道、大型商业综合体等8支专业救援队伍。全市共接警出动23600起,其中火警11195起(成灾4494起),抢险救援8075起,社会救助4330起,出动车辆46838辆次,出动消防员285148人次,抢救被困人员3167人。成功处置了2017年南漳县山体滑坡事故、2017年襄城出租车坠河事故、2018年宜城市华恒达化工有限公司车间火灾、2019年余家湖工业园裕昌精细化有限公司厂房火灾事故、2020年樊西新区裕隆路仓库火灾等事故,圆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相关重大救援任务。

 

6.消防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全市建成由语音通信网、指挥调度网、图像综合管理平台、4G无线图传系统组成的消防通信三级网,通过视频化指挥调度系统,进一步优化消防救援队伍与灾害事故现场联动。按照“一云、两网、三支撑”的智慧消防新模式,初步建设了“智慧消防”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对全市201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实时监测,消防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7.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依托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建立了“两室一站”、维修中心、器材储备库、被装仓库等37个库室,设置了器材补充、油料供应等10个保障单元,共计面积7881平方米。依托市消防救援支队战勤保障站建设了襄阳战区装备器材储备中心,配备餐饮保障、油料供应、器材模块保障类车辆13台,储备器材5327件套、各类泡沫液57.7吨。

 

8.消防宣传持续深化。建立消防全媒体中心并实体化运行,组建11支消防安全宣传小分队,完成了1个省级、2个市级、12个县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消防宣传触角不断延伸;结合“119”消防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高频次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多部消防公益广告作品在全国获奖;在全市开展消防宣传“亮屏行动”和“村村响小喇叭”专项行动,通过全市23块户外大屏、320个电子阅报栏、2378个LED屏每天高频次播发消防安全提示,利用1883个村级广播室的13038个小喇叭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形成全域宣传网。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消防责任体系尚不完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不足、消防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消防救援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1.消防责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部门推动消防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行业性火灾隐患的问题。部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基层政府消防安全监管呈现弱化趋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运行仍不规范。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制度不落实,带“病”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应急处置能力偏低。

 

2.消防安全风险还需进一步化解。消防安全面临新旧交织、致灾因素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共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284家、高层建筑2200栋、大型商业综合体30处、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473家,建筑体量巨大、人员密度高、火灾荷载大。乡镇、农村消防安全“洼地”愈加凸显,不少农民自建房和违章建筑被改造为生产经营场所,老旧小区、城中村、“三合一”和“十小场所”火灾隐患大量存在,消防安全基础薄弱。众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广泛发展,将会衍生火灾风险新隐患。

 

3.综合救援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仅492人,与全市常住人口比为0.94人/万人,低于全国1.19人/万人的平均水平;且还存在专业队伍建设尚未达标、车辆装备配备有所欠缺、战勤保障类物资不齐、实战化训练基地和大型物资储备基地不足等问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存在招不来留不住、更替频繁的问题;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参差不齐,车辆装备器材配备尚未达标;基层消防专职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消防救援力量还有欠缺。

 

4.消防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化发展加速,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明显滞后,尤其是老旧城区、企业密集区、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5分钟到达火场的要求。部分城乡消防专项规划编制质量不高,乡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消防科技支撑和消防信息化基础薄弱,智能化可视化水平不高,“全地域、全过程、全天候”的无线通信、数据中心、119接处警系统、指挥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升级完善。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强调坚持“两个至上”,胸怀“两个大局”,“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履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坚定了必胜信心。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为消防救援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全市紧紧围绕“奋力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棒’,推动‘五城共建’实现重大突破,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带动能力大幅增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更加强大,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节点作用充分发挥,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示范效应全面显现,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发展目标,为全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给予特殊关爱,“四句话方针”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个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对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务实有力,通过健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消防救援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2.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为消防监督执法孕育新动能。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形成,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化、城乡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注重从“量”的增长到“质”和“量”的同步提高,有利于加强火灾防范能力、消防执法规范化等建设。特别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常态,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提高消防法治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消防服务能力、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优化消防营商环境。

 

3.新的职能拓展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创造有利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主力军、国家队的建设要求,队伍职能使命的拓展延伸,“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定位,将不断促进队伍执勤模式、组训方式、作战样式重塑重构重建,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发展提升。

 

4.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优化消防治理手段提供新支撑。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具备更高安全性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业态大量涌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在消防领域深度集成应用,促使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淘汰,将大幅降低消防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消防安全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和遂行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等能力,为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重要训词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科学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坚决预防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更加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整体推进。坚持党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绝对领导,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训词作为根本指引,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抢抓发展机遇,构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火灾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坚持法治引领,专群结合。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消防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消防工作体制完善和发展,着力提升消防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4.坚持实战为先,科技引领。紧盯实战需求,提高队伍战斗力,加强人才队伍和科技信息化建设。坚持实施数字化改革助力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灭火救援和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水平,高效履行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职责使命。

 

5.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科学分析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责任不落实、火灾隐患突出、公共消防设施欠账等问题和短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全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源头性、基础性矛盾,实现消防救援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设具有襄阳特色的消防救援队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充分彰显,进一步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的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实现消防工作责任体制逐步健全、城乡火灾防控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消防设施基础建设持续加强、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火灾形势持续稳定的目标,消防救援事业形成现代化新格局。

 

1.筑牢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夯实党委、政府消防工作领导责任,推动行业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社会单位履行主体责任能力,进一步健全基层消防安全组织。

 

2.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消防执法改革深入推进,消防监管机制更加健全,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风险隐患整治、重点行业管理取得重大进展,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基础夯实,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3.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消防救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建设全面推进,各类灾害救援专业队伍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逐步建强。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协同发展,综合应急救援联动响应机制和救援预案体系全面建立。车辆装备提档升级,战勤保障更加有力,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4.夯实公共消防设施基础。实现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消防站、消防水源建设重点推进,城乡建设改造和新建工业园、新区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公共消防设施,确保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救援实战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

 

5.提高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渠道不断拓宽,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形式不断创新,消防安全教育科普基地全域覆盖,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志愿者不断增加,以普及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为主的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消防安全知晓率显著提升。

 

表2-1 襄阳市“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主要指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优化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1.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依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要求,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压实市、县(市、区)两级公安、交通、住建、供电、民政、教育、发改、文旅、邮政、通信、气象、地震、卫健、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等承担消防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基层“1+1+X”消防监管模式,压实乡镇(社区)消防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综治办、公安派出所、综合执法队的作用,定期对公安派出所民警、网格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消防业务指导、培训,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消防管理制度,按照“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原则,推动社会单位全面落实“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制度,实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能力评价机制和常态化培训制度。推行消防安全经理人制度,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养老机构、学校、医院等各行业重点领域培树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典型样板。

 

2.加快消防法制化建设进程。深入贯彻中央深化消防执法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地方消防法规标准制修订,及时清理、修改、完善与消防改革不适应的地方消防法规标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依托地方院校、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法制服务中心,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鼓励各行业在消防安全标准化、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消防装备、微型消防站、消防物联网等领域,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消防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3.打造消防监管新型模式。全面推行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五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高对火灾高风险场所、严重违法失信对象的抽查率。建立配套工作制度,委托或授权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履行消防监督执法权,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消防工作派出机构。落实消防安全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和机制,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按要求加大消防安全执法检查及信息报送工作力度。

 

4.加强消防隐患精准高效治理。强化重点监管,聚焦火灾多发行业领域和重大节日、重要节点,盯紧突出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精准检查、从严监管。围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化企业、产业园区、城中村、“三合一”、“十小”场所等火灾高风险场所的火灾规律特点,以风险特征为指引,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地方政府加强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旅游民宿、小微企业、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消防管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农民集中安置区、高层楼群、老旧小区、校外培训机构、沿街商铺等场所综合治理,重点整治违规用火用电、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违规住人、消防设施损坏等突出问题。

 

5.持续优化消防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坚持以市场为主体,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原则,秉持“人人都是店小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帮助和服务市场主体。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清、减、降”行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放管服”改革,通过地方政务系统共享有关部门证照、许可等信息,全面推行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邮寄送达等措施。融入地方政府“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跨层联办等服务方式。不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评估,强化试点建设和经验交流,健全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推动全市消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6.落实履职考评倒查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纳入日常检查、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组织年度消防工作考核,确保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建立与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履职评定、奖励惩处相挂钩的制度,加强消防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行业监管责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和督办、约谈、追责制度,推行“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机制。加强火灾调查处理工作,强化延伸调查、案例复盘结果应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完善标准、堵塞漏洞,对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严格倒查问责。

 

第二节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建设。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灭火救援任务需要,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建设升级数字化、智慧化119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作战力量精准调派、预案随机调阅查询、作战全程数字指挥、战勤物资科学供给、前后信息协同共享、灾情发展趋势研判、远程视频调度指挥等实战功能。加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互联互通、上下联贯、左右衔接,打通平台与各级联动部门指挥链路,接入应急、公安、交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地震等各部门系统平台数据库,共享灾情预警和研判信息。

 

2.完善消防救援作战训练体系建设。坚持“训战结合、实战检验”原则,加大各类消防救援技术和战术战法的训练研究,探索多灾耦合模式下的应急救援战术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和练兵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区域协同作战训练和演练,围绕化工场所、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水域、交通事故、山岳、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等救援,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实战拉动演练及比武竞赛等活动,推动训练模式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提高战术技术水平。

 

3.强化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立足实战需求,统筹装备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装备结构,探索配备新一代主战装备,加速装备升级换代。积极构建“适应灾种、品类齐全、功能完备、高效集成”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开展市、县(市、区)两级装备评估论证,编制装备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夯实“全灾种”应急救援装备基础,着力升级防护装备,提高质量性能和备份数量。配强地震、水域、山岳、危险化学品等典型灾害事故处置专业装备,补齐泥石流、台风、洪涝、堰塞湖、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救援装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装备,提升装备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水平。

 

4.优化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应急管理部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试行)》《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机制》《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纲要》等要求,通过理顺组织指挥、加强系统储备、拓宽社会供应、提升管理水平、完善调配机制、优化前送手段、创新数字协作等方式,建立新形势下全要素消防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事故现场战勤保障能力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以“攻坚作战编成化、实战保障模块化”为原则,按照模块化储备、“一键式”调度、全过程保障的要求,分类制定物资储备标准、应急调度预案、现场保障方案,提高战勤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度挖掘社会联勤保障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规范联勤联储、应急响应、协同保障等工作流程,满足全天候、全方位、多元化应急保障需求。

 

第三节  优化消防救援队伍体系

 

1.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落实《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瞄准“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立足全省消防救援“五大战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始终坚持“两严两准”和“五个不动摇”建队要求,时刻保持正规规范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切实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着力从救援理念、职能、能力、装备、方式、机制等6个方面推动队伍转型升级,构建与新时代职责使命相适应、相匹配的队伍建设与管理体系。

 

2.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专业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按照支队组建专业队、大队建立专业分队、救援站组建专业班组的标准,建实特种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伍。升级化工场所、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消、水域救援、交通事故、山岳、高速公路隧道事故救援专业队伍。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团队、人员,对专业队伍进行培训,定期分类型分专业组织实战拉练、考核,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照《消防搜救犬队建设标准(GA/T1150)》,组建一支搜寻快捷、定位准确、机动灵活、能征善战的消防搜救犬队,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搜救能力。

 

3.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按照《乡镇消防队(GB/T35547)》要求,建设好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依法加强企事业单位消防队建设和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的配备,鼓励农村按需建立志愿消防队,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并设立村级消防安全劝导站和信息报送员。引导社会消防救援力量发展,按国家有关规定表彰或奖励作出重要奉献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4.健全消防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干部、消防员、政府专职队员、消防文员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地方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专业培训单位、消防产品生产研发单位等外部资源,大力开展初任培训、晋升培训、业务培训、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轮训)。建立消防救援队伍学历提升合作机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符合录取条件的优秀指战员接受学历教育,全面提升指战员职业素养;并将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纳入各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参加多工种、多方向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中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

 

5.健全职业荣誉保障体系。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职业保障体系有效落实,增强消防救援职业荣誉,积极培育选树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典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群团组织表彰奖励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消防救援人员、政府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优先享受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消防救援人员(含政府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子女入学、中考加分等优待政策,落实消防救援人员家属随调、落户、就业、创业、工作调动等政策。加大消防员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力度,建立健全消防员意外伤害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

 

第四节  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各类消防站建设。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采取新建、改建等形式加密消防站布点,推行政府代建制、政府“交钥匙”和纳入公建配套同步开发等模式,将消防救援站、消防水源(取水点)和消防物资储备基地、消防救援训练基地、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针对城市新区、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重大火灾风险区域和单位,超前规划布局小型消防站,街道、社区全面普及微型消防站,社会单位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

 

2.加强消防救援车辆配备。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配齐各消防站车辆装备器材,完成老旧装备更新,提高专勤消防车、战勤保障消防车和适应复杂地形消防车辆配备比例,强化特种攻坚车辆装备配备,按照“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原则,构建“适应灾种、品类齐全、功能完备、高效集成”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实现装备数量、质量“双提升”。配强8个专业队的车辆装备,补齐水灾、风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装备。

 

3.加强消防水源设施建设。拓展市政消防供水途径,统筹推进消防水源建设,形成以市政消火栓为主,天然与人工水源为辅的消防供水体系。进一步健全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管理及维护保养等工作机制,加强新建、改建道路消防给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的建设,推动老旧小区、工业园区及企业密集区等重点区域供水设施的改造。在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源规划建设取水码头、取水平台和引水设施,保障消防应急用水。

 

4.加强消防通道建设。加强源头管控,严格督促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过程中落实消防车通道、登高操作场地、消防救援窗口的设计及标识施划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打通生命通道”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推动公安、住建、城管、消防救援等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消防车通道违法行为进行从严查处。督促各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常态化开展消防通道清理工作。

 

5.加强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建设改造。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老旧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消防供水、消防日常管理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根据消防设施建设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将消火栓建设、消防车道划设、电气线路整治、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设置专用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消防水池和消防取水口,增设移动灭火器设置点,全面改善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条件。

 

第五节  提升消防科技支撑能力

 

1.推进消防“数字化”建设。将消防科研工作纳入政府科技发展规划和科研计划,围绕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及前瞻性问题,在应急救援、火灾防控等方面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和申报,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科研成果。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消防融合应用,有序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化建设。鼓励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主动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消防安全监管手段,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网统管”的决策部署,推动消防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以政府数字化改革带动消防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通网络和信息屏障。

 

2.加强消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建设升级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及消防救援大数据中心,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探索系统运维与应急通信保障外包联动机制。推动通信装备向5G模式升级转型,实现消防无线专网覆盖,组建“轻骑兵”前突小队、无人机小队、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解决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问题。建立火灾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场所、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提升对火灾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水平。建立火灾等灾情信息公众推送平台,实现火灾信息对相关区域人员、相关行业单位责任人、管理人的定向推送。


3.提升火灾事故调查信息化水平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建设,将历史档案全部录入,现实火灾实时录入,实现案例全市共享、并案分析,推动火调工作效率、科技含量的快速提升,深度服务火灾预警和火调工作。以贴近实战为目的,在视频分析、电子取证、智能采集、火场重构、远程监控等现代技术手段上,创新建立火灾调查大数据,加大投入、加强高精尖装备引进,全面提升火灾事故调查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第六节  优化消防安全宣教体系

 

1.建强媒体消防宣传矩阵。建立“服务地方、辐射全国”的媒体宣传矩阵,强化“一次采集、多方推送”的媒资素材共享成果运用。落实行业部门间定期会商、研判、协作机制,定期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上发布消防法律法规、工作动态、消防常识、先进典型、警示曝光等内容,提升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拓宽宣传阵地和载体,依托交通站牌、电子海报、社区广告、展板以及实物宣传品等进行展示。建设升级“全媒体工作站”,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宣传理念。

 

2.打造消防宣传新模式。树立襄阳消防特色品牌形象,设计“襄阳消防”主题卡通形象向全社会推广;策划拍摄消防宣传微电影、短视频;联合诗、词、曲作家和艺术家创作弘扬襄阳消防精神的好作品;发动本土特色、技艺传承人结合消防元素开展文艺创作,研发消防文创全链条产品。积极推进“互联网+”消防安全教育,提升教育分众化、科技化、便捷化水平。依托公园、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园区等区域场所建设应急消防科普基地和消防特色小镇,设置逃生体验、虚拟灭火体验、火灾案例警示、灾害体验等多个功能场所,扩大消防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

 

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义务教育、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党政干部培训、城乡科普教育工作检查考评及政府部门工作考核范畴。推动行业部门履行消防安全培训职责,督促落实单位消防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加强对村(居)委负责人、网格员、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等重点人群培训,大力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加大对学校、养老机构、残障人服务机构、农村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培训力度。

 

第七节  构建消防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1.加强区域联动协同。全力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联动协同发展,按照“一盘棋”的思路和“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定期组织多部门、多地区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及时掌握灾情信息。根据灾情预判,提前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预置救援力量和必要的物资装备,联合开展救援演练,以提升跨区域协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在机制交流、应急联动、预警预报、救援装备、信息共享等领域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区域深度合作,共建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2.构建农村消防治理新格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推动“千人村”、古村寨以及乡村产业等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农村地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消防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推动农村家庭特别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家庭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等技防设施。依托农村自备井及供水管道,推进农村消防水源改造,建设消防水池、简易取水点。

 

3.完善多元共治新机制。建立消防安全“吹哨人”制度,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拓宽多元化举报投诉方式,及时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鼓励慈善组织、福利机构、保险、基金等资助支持社会消防力量发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灭火救援专家、行业协会等资源成立襄阳市消防安全智库,开展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工作,发挥消防救援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健全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引导企事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鼓励推进高危行业消防安全责任保险,探索巨灾保险。

 

第四章  重点项目

 

第一节  重大火灾风险防治工程

 

加快实施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重点行业管理等工作。

 

表4-1  重大火灾风险防治工程任务分解

 

 

 

第二节  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工程

 

规划建设消防特勤训练基地1个,组建1支地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机动队伍、升级8支特种灾害救援专业队,组建1支搜救犬队。到2025年,升级政府专职消防队76支,新增政府专职消防员约780人(每年增加156名),建设消防志愿队伍400支,增加消防文员60人,增加消防志愿者约4万人。2022年完成国家重点镇的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30%达标,2023年完成省级重点镇的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50%达标,2024年完成其他重点镇的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70%达标。

 

表4-2 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工程任务清单

 

 

 

 

 

第三节  消防站建设优化工程

 

全市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1个、水上消防救援基地1个(含水上消防站)、一级消防站11个、二级消防站6个、小型消防站1个(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建设规划详见附件1)。到2025年,全市至少新增建设微型消防站250个,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成率达到100%。

 

第四节  消防水源设施建设工程

 

全市在樊城区、襄城区、襄州区、东津新区、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规划新建取水码头5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分别于2023年完成2个、2024年完成2个、2025年完成1个。结合城市道路规划,新建消火栓2500具(包括智慧型消火栓500具),全市建成道路及工业园区市政消火栓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五节  消防车辆装备优化升级工程

 

开展装备建设评估论证,推动各地装备物资达标、升级换代和统型建设。强化特种攻坚装备配备,满足特殊区域、极端环境、复杂条件、长久处置需求。

 

表4-3 消防装备优化升级工程任务清单

 

 

 

第六节  消防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1个省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结合现有战勤保障车辆重点配备卫勤保障车、发电车、净水车、移动卫生间、装备维修车、器材运输车、冷藏车、被服洗涤车等战勤保障车辆。到2025年全市应急通信前突车、工业无人机、轻型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和北斗有源终端等应急装备配备率达100%。

 

第七节  调度指挥体系与“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2022年前完成智能接处警平台建设以及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安全等级测评,开展本级融合通信系统建设,建立移动指挥作战平台,升级应急通信指挥车。建设移动感知系统,全面感知灭火救援现场的全过程、全要素,建立灭火救援的远程感知、实时交互、智能科学的指挥作战体系。分级建设消防物联网系统、消防大数据库以及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到2025年,完成全市所有重点单位接入“智慧消防”平台,完成全市100个智慧消防标杆单位建设。完成2000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00家一般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和指数评价体系,同时实现全部档案数字化归档,提升火灾风险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水平。

 

第八节  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国家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个(2025年完成)、省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个(2022年和2024年分别完成1个)、市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2个(2021年完成4个,2023年完成8个)。到2025年前全市105个乡镇(街道)、503个社区、227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消防宣传分队。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编制规划实施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明确重点项目建设责任,科学制定计划进度,确保消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第二节  加强规划衔接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衔接机制,加强重大政策、重点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确保消防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目标一致、任务统一、工程同步、政策配套。

 

第三节  加大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落实地方消防经费保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消防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四节  加强评估考核

 

各级政府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消防救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分别于2023年和2025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附件1

 

襄阳市“十四五”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建设规划表

 

 

 

 

 

    *注:投资匡算需根据“十四五”期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实际增长同步浮动

 

 

 

附件2

 

名词解释

 

1.“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落实防范措施。

 

2.“八必查”工作法:查管理、查疏散、查设施、查产品、查构件、查培训、查值班、查档案。

 

3.“四员共治”:四员是指消防监督员、双报到党员、环卫工人、物业管理人员。

 

4.“七项机制”:强化责任机制、排查机制、研判机制、应急机制、问责机制、文化机制、技防机制等七项机制建设。

 

5.“一云、两网、三支撑”:一云——一个云平台;两网——消防感知网络和基础通信网络;三支撑——数据支撑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和门户支撑体系。

 

6.“智慧消防”: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火警智能研判等专业应用,实现城市消防的智能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保障消防设施的完好率、改善执法及管理效果、增强救援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及损失。

 

7.“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队伍转制后,作为了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原有防火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基础上,新增了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的救援任务。

 

8.消防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9.“五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支撑、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为保障。

 

10.“一网通办”:是指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11.“两严两准”: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准军事化,准现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12.“五个不动摇”:坚持“四句话方针”不动摇、坚持“两严两准”建设标准不动摇、坚持战斗力标准不动摇、坚持24小时驻勤备战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路子不动摇。

 

13.“1+1+X”消防监管模式:防火监督员管片、辅助执法派驻、基层力量综合监管。

 

14.“一键式”调度:在指挥中心的调度台拥有调度总队及下属各个单位所有人员的权限。

 

15.“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